6月初,微风不燥,阳光正好。走进位于周宁县浦源镇萌源村的月山寨古龍窑硋器制作展示大厅,仿佛进入了硋艺世界,茶盏、茶壶、花盆等各式各样的硋器有序摆放,精美、匀称、亮丽的外形十分吸睛。
“我现在制作的是火盆,做好了将销往福安。茶具的订单也比较多,一般都是销往浙江、广东等地。”一旁的制硋工坊内,凯发官网入口肖家涨和员工正忙着制作硋器,或是揉捻黏土,或是制作胚体,或是晾晒硋盆。
“硋器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过程,经过揉泥、制坯、晾晒、上釉、装窑、烧窑等多道工序后,一件硋器才算真正完工。从原料到烧成,这其中的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,就会产生缺陷甚至报废。而烧制,作为硋器制造的压轴工序,在硋器的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。”肖家涨指着作坊旁边一个长20米、宽5米的斜坡式土窑介绍,在36小时的烧制过程中,要不断“观火”添柴,稍不留神窑内两三千件硋器就会功亏一篑。
周宁县萌源村制陶制硋技艺起源于1835年,流传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,传统制硋技艺于2021年被列为宁德市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。肖家涨是萌源制硋世家第7代传人,14岁起就一直跟在堂兄身边学习制硋技艺,一做就是大半辈子的光阴。50多年来,他制作的茶罐、盐罐、酒缸、茶杯、栋头狮等各种各样的硋器制品不计其数,这些出自他手的器皿也走进千家万户。
“制硋技艺是家族老一辈人传下来的,老一辈优秀的东西需要我们传承。”肖家涨的儿子肖用灿,是萌源制硋世家第8代传人,原在上海做建材生意,对制硋技艺有着独特情愫的他,10多年前也选择返乡学习传承制硋技艺,和父亲一起夯实硋制品的内涵。
传统硋器既质地厚朴,又健康环保,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适用性。随着搪瓷、不锈钢、塑料制品的出现,使社会对陶器的需求量锐减,传承几千年的制陶业遭受沉重冲击。面对如此境遇,肖家涨选择默默坚持,并在保持生产传统产品外,还与儿子一起积极创新,充分挖掘与发挥其审美、实用、时尚等功能,不断丰富萌源硋器品种、元素、色彩,生产出了花纹美丽、釉彩生光、品种多样的硋器。
坚持与创新就会引来新的转机。近年来,宁德市、周宁县经常在省内外举办各类旅游推介活动,肖家涨受邀亮相各种活动,现场教授陶艺技艺和展示宣传硋制品,促使萌源村手工制硋技艺再度红火,硋制品再次成功进入大众视野,走出闽东。其中,周宁硋制品在2021宁德市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暨闽东非遗文化周活动上大受欢迎,肖家涨带来参加展示的几百件硋制品都销售一空。
随着制硋技艺露面次数的增多,肖家涨手工制硋声名远播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手工制硋感兴趣,周末、节假日许多人前来学习,肖家涨十分乐意开展教学。同时,为进一步传播制硋技艺,肖氏父子每年还以公益性的形式向社会上的学生现场教授陶艺技艺,并融入时代的样式,利用年轻人接受的方式传播技艺。“目前,我们正在筹划非遗进校园的传承教学活动,让学生们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参与,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制硋技艺,也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。”肖家涨介绍道。
同时,萌源硋器也通过网络的方式走在市场前沿,主要销往宁德、福安、周宁、四川、江苏、广东、上海、浙江等地,走俏省内外市场,且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。
土窑散发出历史沉香,硋器见证着流淌岁月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正是他们始终保持一颗匠心、一种信念,用执着坚守与守正创新,才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光芒,绽放独有的美感和魅力。(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魏知秋)